卡債如何形成?
「卡債」就是使用信用卡消費所累積的債務。
信用卡好可以分期付款、預支消費,又能賺取回饋或紅利,刷卡現代人常見消費習慣,可以省掉使用現金付款的麻煩。不過一旦刷卡金額而過高,無法支付當月的卡費時,就形成了卡債。
信用卡不是現金,刷卡時沒有「拿出現金消費」的真實感,如果平常沒有記帳的習慣就容易導致消費過度;此外信用卡有循環利率的問題,很容易讓積欠的債務連本帶利增加,如持續不處理就會變成龐大的卡債,造成經濟負擔。只要繳清當月的刷卡卡費,就不會產生卡債,如果沒繳清,剩餘的金額就會累積到下個月,並產生利息,變成卡債。
3種卡債的類型
一、信用卡費未繳清或只繳最低應繳金額:
未繳清卡費會有卡債,但只繳最低應繳金額也算累積卡債。而「最低應繳金額」就是當期帳單至少要繳清的額度,是本期應繳金額的10%,而剩餘未繳的金額會則會以循環利率的計算,在未繳清的情況下利息會累積越來越多。只繳最低應繳金額會影響到個人信用,會增加貸款難度,但與「完全未繳卡費」則可能無法貸款。
二、未繳或遲繳信用卡費:
未繳、遲繳卡費除了會產生循環利率之外,還會被加收違約金,依據違約期數的不同,金額大約在300~500元之間,若未繳或遲繳太過頻繁銀行會強制停卡,也將導致聯合徵信中心的個人信用被嚴重扣分、難以貸款。
三、預借現金:
指的是把信用卡額度換成現金,向銀行先預借現金使用,之後再把預借的現金併入卡費中一起還。使用預借現金會影響信用評分,且未還清也會累積循環利率。
信用卡費查詢
- 使用app查詢:各家銀行配合其發行的信用卡都會整合在自家的手機app中,除了方便消費時通知、繳費通知之外,可以清楚的查詢並掌握信用卡的消費累積情況,使用官網的客服機器人:銀行端會將常見的問題整理並已自動化的客服來回應信用卡持卡人所查詢的問題,如果無法得到解答,有些銀行也可轉成線上真人客服直接對談。
- 直接打電話詢問信用卡銀行。但如果手上有多家銀行的信用卡,一家一家打電話會比較麻煩而且線上電話等待的時間可能比自已要問的內容還長。
- 使用聯徵中心申請「個人信用報告書」或「債權人清冊」,兩者都會紀錄個人的債務資訊。個人信用報告每一年可免費查詢一次,二次以上會收取手續費。
- TW投資人行動網app:如果持卡人自已有證券戶,應該同時也會安裝TW投資人行動網,透過app中的我的應用就可查詢到「個人線上查詢信用報告」,個人信用報告每一年可免費查詢一次,二次以上會收取手續費。
4個積欠卡債不還的後果
千萬不要想著逃避不還所積欠的卡債,一當時間越拖越久,累積的金額會越來越多,除了會影響生活、也同時會造成經濟上的負擔。
- 薪資被強制扣薪:如果一直不還卡債,銀行可以向法院聲請強制扣薪,導致債務人每月無法領到全額的薪水。
- 名下動產和不動產被查封扣押:如果卡債金額龐大,且未與銀行協商還款,那債務人名下的動產和不動產,包括車、房、土地都有可能被查封或扣押。
- 證券、存款被查扣:如果持卡人沒有薪水收入而無法扣薪,名下又沒有動產或不動產可以償還債務,那法院也可以查扣、凍結債務人的存款帳戶或有價證券。
- 循環利息持續累積:卡債放著不管,每個月還是產生循環利息,只要沒繳清,剩餘的金額就會繼續依照利率累積利息,時間一長就有可能會導致每月繳錢都可能在還利息,無法償還到本金,
4個處理卡債的方式
當發現卡債越還越多,每月連最低應繳金額都繳不出來,或是遲繳、未繳的狀況頻繁,這時候就要積極的處理卡債,千萬不要放著擺爛,避免債務越背越多,還要面臨嚴重的後果。
一、信用卡分期
避免卡債的最佳方法當然是每月繳清卡費,但如果這個月剛好現金不足、有突發狀況、或是需要大筆消費時,可以使用下列方式先暫時解決卡費的問題。若發現當卡費超過可負擔的金額時,可以在繳款期限前,先向銀行或透過信用卡的app申請信用卡分期付款。分期付款的利率依照銀行的規定計算,可以避免當月的卡費因沒有繳清而啟動循環利率,累積成卡債。信用卡分期可以分以下三種:
- 單筆消費分期:可由店家提供分期付款,或是持卡人在消費後向銀行或透過銀行app申請單筆消費分期,利率範圍在0~20%。
- 帳單分期:在消費後,繳費期限以前,可向銀行申請當期帳單分期,利率範圍在6~20%。如果銀行開出的利率過高,可以評估自己的狀況,決定分期或是本期只繳最低金額,承擔後續循環利息的累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帳單分期的計算方式是扣除最低應繳總金額的金額分期,就算可以帳單分期,但仍需應繳清最低金額,不然一樣會衍生循環利息。
- 預借現金分期:向銀行申請,將當期信用卡剩下的額度變現成現金來使用。預借現金分期並無利率,但需要 3 ~ 4 % 的手續費。要注意的是預借現金會在聯徵中心留下註記,影響信用。
信用卡分期不會影響信用但預借現金會,如果遲繳或未繳,不只會影響信用,也要付違約金、帳單分期的利息、循環利率計算也會啟動。
二、信用貸款
如果已經有積欠卡債的話,可以利用卡債轉成信用貸款的方式來解決。先把積欠的卡債統整起來,確定卡債的總額之後,申請信用貸款來一次清償剩餘的卡債,解決利息問題,之後再慢慢償還信用貸款。
這個辦法的好處在於,因為信用貸款的利率較低,而信用卡的循環利率較高,利用這個方式還卡債,可以免去高額的信用卡循環利息。
但信用貸款是否通過將取決於申請者的信用評分,如果要利用這個方法,要先確認自己的信用評分會不會太低,過去如果有遲繳、未繳卡費的紀錄,則申請信貸難度較高。
三、債務整合
多數人手邊不只有一張信用卡,如果債務分散在多家銀行,統一還款會比較麻煩,且每家銀行的利率、繳費日期都不一樣,容易造成混亂。遇到卡債複雜的狀況,可以向債務最多的一家銀行申請債務整合,把數張信用卡的債務整合到同一家銀行,變成一筆新的貸款。
債務整合不僅有機會減輕利率、延長還款期限(最多延長到七年),也不用擔心遺漏其他家銀行的卡費忘記繳,並且聯徵中心不會有註記,如果債務整合後都有按月繳款,還可以提升個人的信用評分。
債務整合的條件:
- 年滿 20 歲:根據民法規定,年滿二十歲才有完全行為能力,而貸款屬於民事責任,須年滿20歲簽署的文件才有效力。
- 有穩定收入:債務整合通過的條件,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債務人的經濟狀況,如果有穩定的工作收入,會提高銀行的信任度,申請更容易成功。
- 負債比須小於月薪的22倍:指的是負債不可以超過月薪的 22 倍。
負債比公式: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 ≤ 22 。
舉例來說:小明月薪3萬,有40萬的債務,月薪的22倍是66萬,那小明能貸款的最高金額只剩26萬( 66-40 = 26 )。
四、債務協商
債務協商是指債權人和債務人對債務進行協商討論,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償還方式。如果信用評分已經變差、積欠債務較多、無法利用信用貸款和債務整合來解決時,就要進入債務協商的程序。
債務協商能夠處理的債務更多,提供給債務人的方案也更優惠,但要注意進入債務協商後,聯徵中心會有註記,無法申請貸款、使用或申請信用卡。
債務協商主要有三種方案:
- 前置協商:
債務人向最大債權的金融機構提出前置協商,討論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還款方式,最後債務人依照討論出的方案來還款,解決債務。前置協商不僅可以將債務通通整合到單一銀行,同時能降低利率、延長期數,有效減輕負擔。在履約完成日或提前清償日的1年後,註記就會消除。在更生清算前一定要先進行前置協商,前置協商失敗後才會進入更生或清算程序。 - 債務更生:
無擔保債務未超過 1200 萬,可以由債務人提出一套償還計畫,經債權人會議和法院裁准後,開始履行還款承諾,執行完畢後債務即一筆勾銷。在履約完成日或提前清償日的4 年後取消註記。 - 債務清算:
若債務龐大或更生失敗而聲請清算,法院會將您名下的財產全部變現,並按比例分配給所有的債權人。當清算結束後,法院會裁定免責或不免責,免責者可以不用償還剩餘債務,不免責的話清算後仍要繼續還款。在履約完成日或提前清償日的10年後,取消註記。
銀行催收卡債的陷阱
申請債務協商後,三天內銀行應停止催收,然而為了討回利益,不少銀行仍會抓緊時間催收,趁債務人對債務協商還不熟悉的時候,逼迫對方還款,畢竟對銀行來說,能收一點是一點。通常銀行不當催收的方式有以下3種:
- 電話奪命連環Call:銀行催收人員可能一天來電十幾、二十通,而且不只打給債務人,也打給債務人的親友,讓所有人都知道你欠銀行錢。遇到這種狀況,可以先把電話內容錄音留存,並告訴親友是詐騙集團打來的。
- 登門拜訪:如果電話沒效,銀行可能會派人到家中,讓你繳錢,但請記得,若已經申請協商,一切債務處理方式應以協商結果為準,不用聽信催收人員的話。
- 利用法律訴訟向債務人施壓:銀行可能會寄法律相關文件給你,或是要你簽署某些文件,例如律師函、分期還款同意書、查封通知等等,但這些往往都不具法律效益。一般不了解法律訴訟相關事務的人,很可能因此受騙。
貼心提醒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理財。謹慎理財不僅能確保經濟穩定,還能幫助我們達成長期的財務目標。以下提供基本理財的方式:
1. 設定財務目標:無論是購買房產、開設自己的事業,還是為退休儲蓄,確定你的財務目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2. 制定預算:有效的預算能幫助你控制支出,確保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平衡,養成記帳的習慣並留下足夠的錢來儲蓄或投資。
3. 節約和儲蓄:養成每月定期存款的好習慣,並試著降低不必要的支出。
4. 理解並控制債務:將債務保持在可控的範圍內。如果手上有債務,得制定一個實際可行的還款計劃並堅持執行,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開銷。
5. 學習投資:將儲蓄進行投資可以使你的資金增值。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如股票、債券、基金等。
6. 規劃退休:早點開始為退休生活規劃,利用退休金計劃以及個人投資賬戶。
7. 購買適合的保險:保險可以保護你免於重大的經濟損失,例如由於疾病、意外或產權問題等。
8. 定期審查和調整財務計劃:生活中的變化可能會對你的財務狀況產生影響。因此,定期審查並調整你的財務計劃至關重要。
最後,保持學習和提升你的理財知識是謹慎理財的一種重要方式。財務管理是一門學問,並且隨著經濟環境和你的生活狀況的變化,需要適時地調整自已策略和計劃。